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真实的李元霸简介,以及李元霸是真实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历史上李元霸的真实原型是谁?
- 李元霸是真实的吗
- 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是怎样?
- 唐朝李元霸的简介
-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呢?
- 历史上李元霸的原型是谁?他的结局怎么样呢?
Q1:历史上李元霸的真实原型是谁?
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是一个武功相当厉害的人物。在所有的隋唐好汉中,李元霸武功排位第一。而且这个第一,还是比第二高出非常多的第一。由于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他,他看见天打雷,发怒,和天打了起来。最终,他扔向天空的铜锤掉下来,把他自己给砸死了。当然了,也可能是触电死了,也就是说李元霸被雷给劈死了。
(李元霸剧照)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究竟是谁呢?
我们来考察李渊的儿子,李渊在当皇帝之前,真正能够参加李渊的打江山的行动的儿子,只有五个。他们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其余还有很多儿子,但是这些儿子,大都是李渊当了皇帝以后生的,有好几个甚至是在李渊被逼退位,当了太上皇以后生的。
那么,在李渊的这五个儿子中,谁是李元霸呢?
首先五子李智云不可能是李元霸。因为本来李智云跟着李建成、李元吉住在河东。当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逃回晋阳。年仅14岁的李智云没人管理,朝廷的军队当时冲进河东城里,抓住了李智云,把他押解到了长安。接着就被刑部尚书阴世师给杀死了。显然,无论如何,这样一个孩子,是不可能被塑造成李元霸的。
一般认为,李世民的第三子李玄霸是李元霸的原型。因为这个名字,与李元霸的名字太相像了。而且李玄霸因为有个“玄”字,到了后世,为了避康熙皇帝的讳,特地改为李玄霸。这种前世的人避后世的人的情况在古代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楚庄王为了避后世汉明帝刘庄的讳,都给改为了楚严王。
不过,要说这个李玄霸就是李元霸,似乎又说不过去。为什么呢?因为李玄霸在大业十年(614年)就生病去世了。死的时候16岁,当时都没有儿子。而李渊晋阳起兵,却是在大业十三年(617年)的事。实际上,这个李玄霸和李智云一样,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李渊打天下的战争。因此,这个李玄霸除了名字上与李元霸很相近外,其它没有任何一点相关性。
(李元吉剧照)
实际上,比较接近李元霸形象的,应该是李元吉。
在《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瓦岗英雄》中,李元吉这个人物出场是不多的,有一些甚至就没有李元吉。但是李元霸倒是都存在的。显然,这些演义小说,实际上都在弱化李元吉,而强化李元霸。或者说,用李元霸来代替李元吉。
李元吉显然是李渊儿子中的一员战将,究竟他的战斗能力如何,我们并不确定。毕竟因为玄武门政变之后,李元吉的形象被严重贬损。我们现在从史料中得到的,只是一个好勇斗狠的形象。一个只知道打猎游玩,不懂得打仗的纨绔子弟的形象。一个怂恿李建成杀李世民,然后再从背后搞掉李建成的阴险小人形象。
但实际上,李元吉在李渊的兴唐战争中,是立下了不少功劳的,而且也是一个不错的战将。后来魏征建议李建成把李世民的兵权夺过来。李建成就极力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掌控一部分兵权。当时李渊是同意了的,如果李元吉一无是处,李渊会同意么?
《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瓦岗英雄》这样一些演义小说,是从“忠义”的角度,讲英雄好汉的。程咬金、王伯当一些草莽,当然是英雄。秦叔宝、罗成这样的世家子弟,也是英雄。而帝王将相的家里,当然也应该有英雄。比如宇文成都就出生在宇文化及家里,李元霸当然也应该出生在李渊家里。
(李渊剧照)
同时,当时最有实力的两个帝王将相就是宇文化及和李渊,因此宇文成都和李元霸也就是武功最高的两个人。最终,李渊战胜宇文化及,因此,李元霸也应该战胜宇文成都。
也就是说,如果要讲原型的话,李元吉应该就是李元霸的原型。但是因为李元吉最终是被诛灭的,直接把他塑造成一个武功最高的英雄,似乎并不合适。因此,借了李玄霸的名字,再借助演义小说在塑造人物上的需要,采纳了一部分李元吉的形象和事迹。这样一个“李元霸”就出来了。
而演义小说中,用天雷把李元霸打死了这件事,也曲折地反应了李元吉在玄武门政变中的被诛杀的结局。那就是,并非李世民要灭李元吉,而是上天要灭李元吉。
Q2:李元霸是真实的吗
不是真实的。
李元霸不是真实存在的,是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不过历史上有他的人物原型。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李渊第三子、唐太宗弟弟,被封为卫怀王。隋朝大业十年(614年)逝世,享年十六,并无儿女。
后来以唐太宗(当时还是秦王)第四子李泰为越王,改以西平王李琼之子李保定做李玄霸的后嗣(李泰归宗),李保定死而无子,玄霸这一支的封国也就正式被削除了。
《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设定
在《说唐演义全传》中,李元霸为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力大无穷,所向无敌。晋阳宫比武,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战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保驾,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匹马双锤,一下午将十八路反王185万人马杀的只剩65万(平均每秒打死55人)。
后曾见义勇为,救下清官刘文静。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军,玉玺独收。收军回长安时,举锤骂天,死于雷雨霹雳之中。
Q3: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是怎样?
历史上确有此人,只不过没有这么厉害,由于英年早逝,记载不多。真的李元霸真名叫李玄霸,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因为隋唐演义是康熙年间的小说,李玄霸的玄字和康熙帝的名字爱新觉罗玄烨中的玄相同,在当时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所以李玄霸就改成李元霸了。
在“说唐”中,李元霸极为恐怖,是个以一当十的猛人。当然这些都是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史书对李元霸的记录很少,对其生平记录更是少的不能再少,因为李元霸毕竟在十六岁时就死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什么对其的记录。
扩展资料:
李元霸的勇猛:
在隋炀帝派李元霸出征之前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在隋炀帝召见李元霸时,李元霸很轻松的将大殿门前的石狮子举起,隋炀帝便夸了李元霸。
李元霸很是高兴,在听说了宇文成都勇猛之后便要挑战宇文成都,没有两招便打的宇文成都毫无还手之力。都说人都有力尽的时候,但是李元霸并没有。
在“说唐”中,李元霸却从未耗尽过气力,宇文成都就曾经在以一敌三中都耗尽了气力,被裴元庆击败,而李元霸并没有过,李元霸在小说中可以真正得以一当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元霸
Q4:唐朝李元霸的简介
一、历史上的李元霸:
本名李玄霸, 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后世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
《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也就是说,历史上他什么也没干,十六岁就死了。
二、传说中的李元霸:
由上述历史人物演义而来,但完全背离史实(一说是由历史人物李元吉-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演义的)。他是隋唐第一条好汉,“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在李元霸马前走上三个回合,可以说赵王李元霸打遍天下无敌手。四明山李元霸击败反王二十三万大军;先后杀死名将伍天锡、宇文成都,在紫金山面对一百多万军队,一对金锤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迫使李密交出玉玺,反王献上降表。然而在回家路上被“老天爷”干掉了——“只见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虹电闪烁,雳雳交加。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落落落地响,犹如打下来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罢!’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掉将下来,‘扑’地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翻身跌下马来。” 这么一位无敌凶神后被雷劈死了。
Q5: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呢?
有人问,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
李元霸被炀帝封为赵王,称西府赵王,乃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一餐斗米,食肉十斤。戴一顶乌金冠,骨瘦如柴,面如病鬼;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楚汉项羽。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晋阳宫比武,一锤打脱秦琼瓦面金装锏。
一锤击断罗成亮银枪,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锤破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围攻,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将对将的战斗中,除了裴元庆没有人可以接过第二锤。老人是这么说的,李元霸从小怕打雷。有算命先生说李元霸是雷公转世。说他一生不可杀使铛的人,杀完便会归位。结果他把宇文成都和伍天锡都杀了,恰在此时,雷声大作,他仰面大喊:"我的大锤,谁见谁怕,雷公,难道你就不怕吗?"一个惊雷打下,李元霸怒不可遏:"我一锤把你打死,看你以后还打雷?"说着便把一只大锤向空中抛去;结果脚下一滑,待他站稳,已来不及接锤,一把400斤大锤直接砸中脑袋,一命呜呼。
历史上确有此人,只不过没有这么厉害,由于英年早逝,记载不多。真的李元霸真名叫李玄霸,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因为隋唐演义是康熙年间的小说,李玄霸的玄字和康熙帝的名字爱新觉罗玄烨中的玄相同,在当时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所以李玄霸就改成李元霸了。
Q6:历史上李元霸的原型是谁?他的结局怎么样呢?
在演义小说里面,有一个人叫李元霸,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
这个李元霸,出自《兴唐传》、《隋唐演义》等书,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隋末第一猛将。传说他是天上的金翅大鹏鸟下凡,能使一对八百斤的铁锤,横扫天下好汉。只可惜后来举锤骂天,被老天降下一道雷霆给劈死了。
当然,演义小说终归是小说,正史上的李元霸,可就没这么神勇了,反倒是一个病秧子。正史上的李元霸,其实名叫李玄霸。是李渊的三儿子。之所以改叫李元霸,是因为后来康熙年间,说书人为了避讳,绕开玄烨的这个玄字,所以才将李玄霸改叫李元霸。
正史上李渊的这位三儿子,其实早在大业十年,也就是李渊正式起兵的三年之前,就已经病死了。死时才年仅十六岁,十分可惜。
那么,这样的一个早早夭折的病秧子,是如何演变成后来小说当中,那个神勇无比的形象呢?
实际上,演义小说里面的这个李玄霸,真正的原型,其实另有其人。他的事迹,和小说里的李元霸高度类似。而且,他和李渊的关系,也是极近。只不过,他并非李渊的儿子,而是李渊的一个堂侄。这个人,名叫李道玄。
1.自古英雄出少年
据史书记载,李道玄性情谨慎笃厚,同时又精通武艺。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三好少年了。
至于他和李渊的关系,同样不远。李道玄的太爷爷,就是历史上那位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而这个李虎,就是李渊的爷爷。李虎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在这其中,三儿子李昞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五儿子李绘,就是李道玄的爷爷。
这个关系,很容易就能理清。
按照史书的记载,李道玄应该是出生在公元604年,也就是杨广即位那一年。由此可以推算,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的时候,李道玄应该也就是个十四岁的孩子而已。
当然,要是按照唐人喜欢虚两岁的习惯,李道玄当时应该是十五岁。不管是十四还是十五,总之肯定不大就是了。
虽然只是个少年,但毕竟是李家人,而且还是李家近亲。所以,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登基的时候,李道玄也被封为淮阳王,授右千牛卫大将军之职。
这一年,就算按照虚两岁来算,李道玄也才刚刚十六岁而已。如果按正常虚一岁的算法计算,那当时李道玄应该是刚刚十五岁。
不过,李道玄年龄虽小,却并不妨碍他开始从此之后,开始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对于李家的男人来说,早早上战场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之前的李世民也是在差不多的岁数,开始执掌军队。
不过,李道玄在进入军队之后,很快就展现出了勇猛过人的一面。
武德三年,李世民征讨山西的刘武周,在今天的山西介休一带,和刘武周麾下的宋金刚展开大战。这场战斗的结果,自然是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而在这场介州之战当中,李道玄率先攻入介休城,身先士卒。
这一年,李道玄才刚刚十七岁而已。
当时的李世民,看到自家这位堂弟这么能打,也是颇为惊讶。在这场大战之后,李世民赏给了他一千段布帛,并且开始重用这个堂弟。
平定了刘武周之后,接下来,到了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开始征讨洛阳的王世充。后来,王世充被围困在洛阳城之后,向山东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倾巢出动,打算坐收渔翁之利。李世民当机立断,让大部队继续留在洛阳围困王世充,自己则是率精锐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这一战,被誉为是唐朝开国过程中,真正的定鼎一战。因为这一战当中,李世民同时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为唐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而当时的李道玄,就跟着李世民,一起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在虎牢关大战当中,李世民先是坚守不出,让窦建德十几万大军在虎牢关前滞留了一个多月,彻底丧失了锐气。再之后,李世民率精锐杀出,直取窦建德大营,活捉了窦建德。在双方决战过程中,李世民先是派轻骑前去引诱窦建德,让李道玄埋伏在路边,最终大破窦建德大军。
李道玄年纪虽小,但个人勇武却是由此可见一斑了。
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后,李道玄先是被任命为洛州总管,之后又改为洛州刺史。洛州就是指今天的洛阳一带,也是当时王世充的老巢。
这一年,李道玄才刚刚年满十八岁而已。
2.兵败身亡
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世民率大军返回长安,被封为天策上将。但是,就在李世民刚刚带着窦建德返回长安,在长安将其当街处斩之后。窦建德的部将黑闼,再次起兵作乱。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刘黑闼就收拢了数万窦建德的旧属。整个山东、河北、河南地区,情况急转直下。
面对这种局面,当时刚刚年满十八岁的李道玄,临危受命,被李渊任命为河北道总管,率军三万,前去对付刘黑闼。
武德四年,十月十七,李道玄率领唐军,在今天的河北省深州市东部地区,与刘黑闼主力遭遇。
面对强大的刘黑闼,当时的唐军内部,却出现了分歧。
因为当时李道玄是临危受命,而且又年龄较小,才刚刚年满十八岁,所以很难服众。而当时唐军的副将史万宝,却是一员资深老将,在军中声望颇高。所以,对于李道玄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做主帅,史万宝是极不服气的,根本不愿听李道玄的调遣。
所以,当李道玄选择自行率轻骑冲击敌阵,让史万宝带大军随后冲击的时候,史万宝却直接选择了按兵不动。史万宝的理由倒也十分充分,史万宝觉得,李道玄冒然冲阵,实在太过冒失。如果自己也跟着冲的话,很容易让整个唐军溃败。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李道玄做诱饵,引诱敌人出战。如果李道玄失败了,敌人趁机来攻,唐军大部队坚守此处,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作为老将,史万宝作战经验应该是十分丰富的。不过这一次,他只猜对了一半。
没有后续大军跟随的李道玄,冲阵果然失败,死在了刘黑闼大军之中。在李道玄死后,刘黑闼大军果然乘胜追击,冲击唐军大部队。但结果,因为主帅已经身死,唐军根本没了斗志,唐军直接溃败!
就这样,作战极其勇敢的李道玄,死在了刘黑闼的手里。
3.李道玄死亡背后
从表面上来看,李道玄是死于刘黑闼之手。如果要埋怨的话,也只能埋怨副将史万宝。如果当时史万宝带着大军,跟着李道玄一起冲阵的话,说不定唐军就能一战胜之了。
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话,我们却会发现,李道玄的死,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回顾整个李道玄事件,我们很容易找出两个疑点。第一,当时年仅十八岁的李道玄,从无独自领兵的经验。而当时唐军内部,似乎也不缺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将。既然这样,当时的李渊为何会派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去对付刘黑闼呢?
第二,史万宝作为一个副将,为什么会有那么大胆子,敢将李道玄这样一个李家王爷当做诱饵?任凭李道玄自己去冲阵,而完全不去援救,事后难道不担心自己会丢了脑袋吗?
其实,李道玄真正的死因,其实是死于当时唐朝高层的内部党争!
准确来说,是死于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兄弟明争暗斗。
大家都知道,李渊刚刚在长安登基的时候,唐朝能够控制的地域,还仅限于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后来的几年里,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后,才逐步统一了天下。
毫不客气的说,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几次最为重要的战事,除了南征萧铣一战之外,剩下的所有重要战事,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每次打赢之后,李世民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封赏赐。等到李世民扫平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渊甚至发现,已有的官职已经都无法表彰李世民的功劳了。为此,李渊还特意创造出一个天策上将的职位给李世民。
得到天策上将这个职位之后的李世民,不管是在权力方面,还是在地位方面,都已经丝毫不逊色于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这样一来,两人的矛盾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刘黑闼刚刚起兵的时候,李渊其实也很犯愁。派李世民出战,固然可以一战成功。但问题是,李世民眼下已经是天策上将,前无古人。如果再打赢了,拿什么去嘉奖他?拿太子之位吗?当时的李渊,显然没有这个打算。
除了李渊之外,当时的李建成一方,也不希望李世民再碰兵权。而且,李建成更希望,刘黑闼的这次起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损李世民的一些势力,让李世民的势力有所削减。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道玄就成了领兵的最佳人选。对于李渊而言,李道玄也是李家人,而且身居洛州刺史,对河北的战事相对熟悉,可以信任。而对于李建成来说,李道玄是李世民的人。如果李道玄成功的话,肯定会被李渊大加赏赐,会直接从李世民麾下独立出来,分走一部分原属于李世民的下属。而如果李道玄战败的话,损失的同样是李世民的下属。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李建成还特意举荐了史万宝担任副将。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史万宝既不是李建成的人,也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当时另一位李家王爷李神通的人!
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曾经在李渊太原起事之后,和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在长安附近组织了一支大军,接应李渊,最终帮李渊轻松拿下了长安。在唐初最开始的几年当中,唐军内部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派系,这四个派系分别是:李建成派、李世民派、李神通派、李孝恭派。同为军中势力,李神通是一定不愿看到李世民一家独大的,所以在坑李世民这件事上,他和李建成是不谋而合的。
于是,当史万宝上阵之后,才会玩了一出作壁上观,任凭李道玄死在刘黑闼军中。
结语
李道玄的死,可以说是唐朝高层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是一场纯粹的政治谋杀。
但是,不管是李渊还是李建成,亦或是史万宝身后的李神通,或许都没想到,后来事情的发展,会超出他们所有人的预料。
的确,李道玄的战死,确实让李世民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不少。但同时,这也让原本势力并不强大的刘黑闼,有机会彻底做大了。
短短半年时间,刘黑闼就恢复了窦建德原来的全部地盘,甚至还有所增长,成了唐朝又一个致命威胁。
面对当时已经彻底做大的刘黑闼,李渊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李世民,让李世民领兵前去征讨。结果显而易见,李世民打赢了刘黑闼。而且,通过这一战,李世民的势力反倒是更加强大了,大到连李渊都无法彻底扼制的地步。
除此之外,李世民通过李道玄的死,也彻底想明白一件事:身为李家王爷,功劳越大,其实就越危险。为了保命,李世民不得不开始和李建成进行那场夺嫡大战。几年之后,终于酿成了那场玄武门之变。
毫不客气的说,李道玄的死,其实是后来唐朝一系列大事发生的诱因。只可惜李道玄死的时候,年纪还太小。大概李道玄一直到死,都还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死在谁的手里。
关于真实的李元霸简介和李元霸是真实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真实的李元霸简介的详细内容...
" />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真实的李元霸简介,以及李元霸是真实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历史上李元霸的真实原型是谁?
- 李元霸是真实的吗
- 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是怎样?
- 唐朝李元霸的简介
-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呢?
- 历史上李元霸的原型是谁?他的结局怎么样呢?
Q1:历史上李元霸的真实原型是谁?
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是一个武功相当厉害的人物。在所有的隋唐好汉中,李元霸武功排位第一。而且这个第一,还是比第二高出非常多的第一。由于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他,他看见天打雷,发怒,和天打了起来。最终,他扔向天空的铜锤掉下来,把他自己给砸死了。当然了,也可能是触电死了,也就是说李元霸被雷给劈死了。
(李元霸剧照)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究竟是谁呢?
我们来考察李渊的儿子,李渊在当皇帝之前,真正能够参加李渊的打江山的行动的儿子,只有五个。他们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五子李智云。其余还有很多儿子,但是这些儿子,大都是李渊当了皇帝以后生的,有好几个甚至是在李渊被逼退位,当了太上皇以后生的。
那么,在李渊的这五个儿子中,谁是李元霸呢?
首先五子李智云不可能是李元霸。因为本来李智云跟着李建成、李元吉住在河东。当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逃回晋阳。年仅14岁的李智云没人管理,朝廷的军队当时冲进河东城里,抓住了李智云,把他押解到了长安。接着就被刑部尚书阴世师给杀死了。显然,无论如何,这样一个孩子,是不可能被塑造成李元霸的。
一般认为,李世民的第三子李玄霸是李元霸的原型。因为这个名字,与李元霸的名字太相像了。而且李玄霸因为有个“玄”字,到了后世,为了避康熙皇帝的讳,特地改为李玄霸。这种前世的人避后世的人的情况在古代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楚庄王为了避后世汉明帝刘庄的讳,都给改为了楚严王。
不过,要说这个李玄霸就是李元霸,似乎又说不过去。为什么呢?因为李玄霸在大业十年(614年)就生病去世了。死的时候16岁,当时都没有儿子。而李渊晋阳起兵,却是在大业十三年(617年)的事。实际上,这个李玄霸和李智云一样,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李渊打天下的战争。因此,这个李玄霸除了名字上与李元霸很相近外,其它没有任何一点相关性。
(李元吉剧照)
实际上,比较接近李元霸形象的,应该是李元吉。
在《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瓦岗英雄》中,李元吉这个人物出场是不多的,有一些甚至就没有李元吉。但是李元霸倒是都存在的。显然,这些演义小说,实际上都在弱化李元吉,而强化李元霸。或者说,用李元霸来代替李元吉。
李元吉显然是李渊儿子中的一员战将,究竟他的战斗能力如何,我们并不确定。毕竟因为玄武门政变之后,李元吉的形象被严重贬损。我们现在从史料中得到的,只是一个好勇斗狠的形象。一个只知道打猎游玩,不懂得打仗的纨绔子弟的形象。一个怂恿李建成杀李世民,然后再从背后搞掉李建成的阴险小人形象。
但实际上,李元吉在李渊的兴唐战争中,是立下了不少功劳的,而且也是一个不错的战将。后来魏征建议李建成把李世民的兵权夺过来。李建成就极力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掌控一部分兵权。当时李渊是同意了的,如果李元吉一无是处,李渊会同意么?
《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瓦岗英雄》这样一些演义小说,是从“忠义”的角度,讲英雄好汉的。程咬金、王伯当一些草莽,当然是英雄。秦叔宝、罗成这样的世家子弟,也是英雄。而帝王将相的家里,当然也应该有英雄。比如宇文成都就出生在宇文化及家里,李元霸当然也应该出生在李渊家里。
(李渊剧照)
同时,当时最有实力的两个帝王将相就是宇文化及和李渊,因此宇文成都和李元霸也就是武功最高的两个人。最终,李渊战胜宇文化及,因此,李元霸也应该战胜宇文成都。
也就是说,如果要讲原型的话,李元吉应该就是李元霸的原型。但是因为李元吉最终是被诛灭的,直接把他塑造成一个武功最高的英雄,似乎并不合适。因此,借了李玄霸的名字,再借助演义小说在塑造人物上的需要,采纳了一部分李元吉的形象和事迹。这样一个“李元霸”就出来了。
而演义小说中,用天雷把李元霸打死了这件事,也曲折地反应了李元吉在玄武门政变中的被诛杀的结局。那就是,并非李世民要灭李元吉,而是上天要灭李元吉。
Q2:李元霸是真实的吗
不是真实的。
李元霸不是真实存在的,是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不过历史上有他的人物原型。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李渊第三子、唐太宗弟弟,被封为卫怀王。隋朝大业十年(614年)逝世,享年十六,并无儿女。
后来以唐太宗(当时还是秦王)第四子李泰为越王,改以西平王李琼之子李保定做李玄霸的后嗣(李泰归宗),李保定死而无子,玄霸这一支的封国也就正式被削除了。
《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设定
在《说唐演义全传》中,李元霸为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力大无穷,所向无敌。晋阳宫比武,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战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保驾,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匹马双锤,一下午将十八路反王185万人马杀的只剩65万(平均每秒打死55人)。
后曾见义勇为,救下清官刘文静。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军,玉玺独收。收军回长安时,举锤骂天,死于雷雨霹雳之中。
Q3: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是怎样?
历史上确有此人,只不过没有这么厉害,由于英年早逝,记载不多。真的李元霸真名叫李玄霸,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因为隋唐演义是康熙年间的小说,李玄霸的玄字和康熙帝的名字爱新觉罗玄烨中的玄相同,在当时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所以李玄霸就改成李元霸了。
在“说唐”中,李元霸极为恐怖,是个以一当十的猛人。当然这些都是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史书对李元霸的记录很少,对其生平记录更是少的不能再少,因为李元霸毕竟在十六岁时就死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什么对其的记录。
扩展资料:
李元霸的勇猛:
在隋炀帝派李元霸出征之前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在隋炀帝召见李元霸时,李元霸很轻松的将大殿门前的石狮子举起,隋炀帝便夸了李元霸。
李元霸很是高兴,在听说了宇文成都勇猛之后便要挑战宇文成都,没有两招便打的宇文成都毫无还手之力。都说人都有力尽的时候,但是李元霸并没有。
在“说唐”中,李元霸却从未耗尽过气力,宇文成都就曾经在以一敌三中都耗尽了气力,被裴元庆击败,而李元霸并没有过,李元霸在小说中可以真正得以一当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元霸
Q4:唐朝李元霸的简介
一、历史上的李元霸:
本名李玄霸, 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后世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
《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也就是说,历史上他什么也没干,十六岁就死了。
二、传说中的李元霸:
由上述历史人物演义而来,但完全背离史实(一说是由历史人物李元吉-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演义的)。他是隋唐第一条好汉,“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在李元霸马前走上三个回合,可以说赵王李元霸打遍天下无敌手。四明山李元霸击败反王二十三万大军;先后杀死名将伍天锡、宇文成都,在紫金山面对一百多万军队,一对金锤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迫使李密交出玉玺,反王献上降表。然而在回家路上被“老天爷”干掉了——“只见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虹电闪烁,雳雳交加。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落落落地响,犹如打下来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罢!’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掉将下来,‘扑’地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翻身跌下马来。” 这么一位无敌凶神后被雷劈死了。
Q5: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呢?
有人问,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
李元霸被炀帝封为赵王,称西府赵王,乃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一餐斗米,食肉十斤。戴一顶乌金冠,骨瘦如柴,面如病鬼;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楚汉项羽。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晋阳宫比武,一锤打脱秦琼瓦面金装锏。
一锤击断罗成亮银枪,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锤破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围攻,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将对将的战斗中,除了裴元庆没有人可以接过第二锤。老人是这么说的,李元霸从小怕打雷。有算命先生说李元霸是雷公转世。说他一生不可杀使铛的人,杀完便会归位。结果他把宇文成都和伍天锡都杀了,恰在此时,雷声大作,他仰面大喊:"我的大锤,谁见谁怕,雷公,难道你就不怕吗?"一个惊雷打下,李元霸怒不可遏:"我一锤把你打死,看你以后还打雷?"说着便把一只大锤向空中抛去;结果脚下一滑,待他站稳,已来不及接锤,一把400斤大锤直接砸中脑袋,一命呜呼。
历史上确有此人,只不过没有这么厉害,由于英年早逝,记载不多。真的李元霸真名叫李玄霸,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因为隋唐演义是康熙年间的小说,李玄霸的玄字和康熙帝的名字爱新觉罗玄烨中的玄相同,在当时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所以李玄霸就改成李元霸了。
Q6:历史上李元霸的原型是谁?他的结局怎么样呢?
在演义小说里面,有一个人叫李元霸,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
这个李元霸,出自《兴唐传》、《隋唐演义》等书,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隋末第一猛将。传说他是天上的金翅大鹏鸟下凡,能使一对八百斤的铁锤,横扫天下好汉。只可惜后来举锤骂天,被老天降下一道雷霆给劈死了。
当然,演义小说终归是小说,正史上的李元霸,可就没这么神勇了,反倒是一个病秧子。正史上的李元霸,其实名叫李玄霸。是李渊的三儿子。之所以改叫李元霸,是因为后来康熙年间,说书人为了避讳,绕开玄烨的这个玄字,所以才将李玄霸改叫李元霸。
正史上李渊的这位三儿子,其实早在大业十年,也就是李渊正式起兵的三年之前,就已经病死了。死时才年仅十六岁,十分可惜。
那么,这样的一个早早夭折的病秧子,是如何演变成后来小说当中,那个神勇无比的形象呢?
实际上,演义小说里面的这个李玄霸,真正的原型,其实另有其人。他的事迹,和小说里的李元霸高度类似。而且,他和李渊的关系,也是极近。只不过,他并非李渊的儿子,而是李渊的一个堂侄。这个人,名叫李道玄。
1.自古英雄出少年
据史书记载,李道玄性情谨慎笃厚,同时又精通武艺。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三好少年了。
至于他和李渊的关系,同样不远。李道玄的太爷爷,就是历史上那位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而这个李虎,就是李渊的爷爷。李虎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在这其中,三儿子李昞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五儿子李绘,就是李道玄的爷爷。
这个关系,很容易就能理清。
按照史书的记载,李道玄应该是出生在公元604年,也就是杨广即位那一年。由此可以推算,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的时候,李道玄应该也就是个十四岁的孩子而已。
当然,要是按照唐人喜欢虚两岁的习惯,李道玄当时应该是十五岁。不管是十四还是十五,总之肯定不大就是了。
虽然只是个少年,但毕竟是李家人,而且还是李家近亲。所以,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登基的时候,李道玄也被封为淮阳王,授右千牛卫大将军之职。
这一年,就算按照虚两岁来算,李道玄也才刚刚十六岁而已。如果按正常虚一岁的算法计算,那当时李道玄应该是刚刚十五岁。
不过,李道玄年龄虽小,却并不妨碍他开始从此之后,开始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对于李家的男人来说,早早上战场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之前的李世民也是在差不多的岁数,开始执掌军队。
不过,李道玄在进入军队之后,很快就展现出了勇猛过人的一面。
武德三年,李世民征讨山西的刘武周,在今天的山西介休一带,和刘武周麾下的宋金刚展开大战。这场战斗的结果,自然是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而在这场介州之战当中,李道玄率先攻入介休城,身先士卒。
这一年,李道玄才刚刚十七岁而已。
当时的李世民,看到自家这位堂弟这么能打,也是颇为惊讶。在这场大战之后,李世民赏给了他一千段布帛,并且开始重用这个堂弟。
平定了刘武周之后,接下来,到了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开始征讨洛阳的王世充。后来,王世充被围困在洛阳城之后,向山东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倾巢出动,打算坐收渔翁之利。李世民当机立断,让大部队继续留在洛阳围困王世充,自己则是率精锐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这一战,被誉为是唐朝开国过程中,真正的定鼎一战。因为这一战当中,李世民同时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为唐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而当时的李道玄,就跟着李世民,一起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在虎牢关大战当中,李世民先是坚守不出,让窦建德十几万大军在虎牢关前滞留了一个多月,彻底丧失了锐气。再之后,李世民率精锐杀出,直取窦建德大营,活捉了窦建德。在双方决战过程中,李世民先是派轻骑前去引诱窦建德,让李道玄埋伏在路边,最终大破窦建德大军。
李道玄年纪虽小,但个人勇武却是由此可见一斑了。
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后,李道玄先是被任命为洛州总管,之后又改为洛州刺史。洛州就是指今天的洛阳一带,也是当时王世充的老巢。
这一年,李道玄才刚刚年满十八岁而已。
2.兵败身亡
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世民率大军返回长安,被封为天策上将。但是,就在李世民刚刚带着窦建德返回长安,在长安将其当街处斩之后。窦建德的部将黑闼,再次起兵作乱。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刘黑闼就收拢了数万窦建德的旧属。整个山东、河北、河南地区,情况急转直下。
面对这种局面,当时刚刚年满十八岁的李道玄,临危受命,被李渊任命为河北道总管,率军三万,前去对付刘黑闼。
武德四年,十月十七,李道玄率领唐军,在今天的河北省深州市东部地区,与刘黑闼主力遭遇。
面对强大的刘黑闼,当时的唐军内部,却出现了分歧。
因为当时李道玄是临危受命,而且又年龄较小,才刚刚年满十八岁,所以很难服众。而当时唐军的副将史万宝,却是一员资深老将,在军中声望颇高。所以,对于李道玄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做主帅,史万宝是极不服气的,根本不愿听李道玄的调遣。
所以,当李道玄选择自行率轻骑冲击敌阵,让史万宝带大军随后冲击的时候,史万宝却直接选择了按兵不动。史万宝的理由倒也十分充分,史万宝觉得,李道玄冒然冲阵,实在太过冒失。如果自己也跟着冲的话,很容易让整个唐军溃败。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李道玄做诱饵,引诱敌人出战。如果李道玄失败了,敌人趁机来攻,唐军大部队坚守此处,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作为老将,史万宝作战经验应该是十分丰富的。不过这一次,他只猜对了一半。
没有后续大军跟随的李道玄,冲阵果然失败,死在了刘黑闼大军之中。在李道玄死后,刘黑闼大军果然乘胜追击,冲击唐军大部队。但结果,因为主帅已经身死,唐军根本没了斗志,唐军直接溃败!
就这样,作战极其勇敢的李道玄,死在了刘黑闼的手里。
3.李道玄死亡背后
从表面上来看,李道玄是死于刘黑闼之手。如果要埋怨的话,也只能埋怨副将史万宝。如果当时史万宝带着大军,跟着李道玄一起冲阵的话,说不定唐军就能一战胜之了。
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话,我们却会发现,李道玄的死,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回顾整个李道玄事件,我们很容易找出两个疑点。第一,当时年仅十八岁的李道玄,从无独自领兵的经验。而当时唐军内部,似乎也不缺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将。既然这样,当时的李渊为何会派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去对付刘黑闼呢?
第二,史万宝作为一个副将,为什么会有那么大胆子,敢将李道玄这样一个李家王爷当做诱饵?任凭李道玄自己去冲阵,而完全不去援救,事后难道不担心自己会丢了脑袋吗?
其实,李道玄真正的死因,其实是死于当时唐朝高层的内部党争!
准确来说,是死于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兄弟明争暗斗。
大家都知道,李渊刚刚在长安登基的时候,唐朝能够控制的地域,还仅限于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后来的几年里,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后,才逐步统一了天下。
毫不客气的说,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几次最为重要的战事,除了南征萧铣一战之外,剩下的所有重要战事,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每次打赢之后,李世民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封赏赐。等到李世民扫平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渊甚至发现,已有的官职已经都无法表彰李世民的功劳了。为此,李渊还特意创造出一个天策上将的职位给李世民。
得到天策上将这个职位之后的李世民,不管是在权力方面,还是在地位方面,都已经丝毫不逊色于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这样一来,两人的矛盾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刘黑闼刚刚起兵的时候,李渊其实也很犯愁。派李世民出战,固然可以一战成功。但问题是,李世民眼下已经是天策上将,前无古人。如果再打赢了,拿什么去嘉奖他?拿太子之位吗?当时的李渊,显然没有这个打算。
除了李渊之外,当时的李建成一方,也不希望李世民再碰兵权。而且,李建成更希望,刘黑闼的这次起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损李世民的一些势力,让李世民的势力有所削减。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道玄就成了领兵的最佳人选。对于李渊而言,李道玄也是李家人,而且身居洛州刺史,对河北的战事相对熟悉,可以信任。而对于李建成来说,李道玄是李世民的人。如果李道玄成功的话,肯定会被李渊大加赏赐,会直接从李世民麾下独立出来,分走一部分原属于李世民的下属。而如果李道玄战败的话,损失的同样是李世民的下属。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李建成还特意举荐了史万宝担任副将。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史万宝既不是李建成的人,也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当时另一位李家王爷李神通的人!
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曾经在李渊太原起事之后,和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在长安附近组织了一支大军,接应李渊,最终帮李渊轻松拿下了长安。在唐初最开始的几年当中,唐军内部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派系,这四个派系分别是:李建成派、李世民派、李神通派、李孝恭派。同为军中势力,李神通是一定不愿看到李世民一家独大的,所以在坑李世民这件事上,他和李建成是不谋而合的。
于是,当史万宝上阵之后,才会玩了一出作壁上观,任凭李道玄死在刘黑闼军中。
结语
李道玄的死,可以说是唐朝高层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是一场纯粹的政治谋杀。
但是,不管是李渊还是李建成,亦或是史万宝身后的李神通,或许都没想到,后来事情的发展,会超出他们所有人的预料。
的确,李道玄的战死,确实让李世民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不少。但同时,这也让原本势力并不强大的刘黑闼,有机会彻底做大了。
短短半年时间,刘黑闼就恢复了窦建德原来的全部地盘,甚至还有所增长,成了唐朝又一个致命威胁。
面对当时已经彻底做大的刘黑闼,李渊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李世民,让李世民领兵前去征讨。结果显而易见,李世民打赢了刘黑闼。而且,通过这一战,李世民的势力反倒是更加强大了,大到连李渊都无法彻底扼制的地步。
除此之外,李世民通过李道玄的死,也彻底想明白一件事:身为李家王爷,功劳越大,其实就越危险。为了保命,李世民不得不开始和李建成进行那场夺嫡大战。几年之后,终于酿成了那场玄武门之变。
毫不客气的说,李道玄的死,其实是后来唐朝一系列大事发生的诱因。只可惜李道玄死的时候,年纪还太小。大概李道玄一直到死,都还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死在谁的手里。
关于真实的李元霸简介和李元霸是真实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真实的李元霸简介的详细内容...
"/>
比如一些中小餐厅,大陆通过它一个月只能用10桶油,就不会因为便宜就买20桶油。
同时高峰时期车辆分布不太合理,居住证收集台湾居可能出现无车可借的情形。其中,民个人资系统运营服务收入最多,民个人资2014年-2016年实现2.36亿元、3.96亿元和5.3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2.08%、63.92%和68.92%;其次为销售公共自行车系统业务,近3年收入金额分别为1.44亿、2.23亿和2.39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7.92%、36.08%和30.9%

综上,料国台办想着《王者荣耀》目标用户的广泛与口味的不同,料国台办以及角色的可拓展性和版权等的一系列问题之后,可供选择的英雄设计思路并不多,这其中使用传统的历史和神话人物就成为了最好的一个选择。九、大陆通过最后的总结由于需要调研整个手游市场,大陆通过所以我下载玩了很多的手游,但我发现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手游里面的好游戏真的是太少了,相比于端游动则几百人的游戏团队,在手游方面即便是一百人的团队都算的上是大制作了,而《王者荣耀》从立项开始,就有将近150人的团队,这也注定了他们生产出来的游戏不会烂到哪里去,在保证了游戏本身质量过关的前提之下,只要你能够深刻的洞察到手游用户最根本的特点,同时结合自身无论是技术还是平台的优势,你就能够生产出一款受欢迎的游戏。所以《王者荣耀》最终也果断抛弃了这种盈利模式,居住证收集台湾居而转向了类似《英雄联盟》的收费方式,居住证收集台湾居通过设置英雄、皮肤和铭文收费,来让这个游戏在不花钱甚至不用每天花大量时间做任务的情况下让玩家能够玩的足够爽。它充分的利用起了微信和QQ这两大社交平台,民个人资当一个新玩家进入的时候,民个人资甚至在开始第一盘游戏之前,它的游戏好友就已经有了几百个,它就能看见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谁在玩《王者荣耀》,这样的社交影响力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几乎是具有统治力的,如果这个游戏本身又并不是很难上手,那么这个新手的留存率相比其他游戏,就会变得很高了。国内手游用户红利渐触天花板,料国台办可开发用户范围逐渐紧缩。
总结:大陆通过虽然《英雄联盟》是《Dota》的简化版,大陆通过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重度去玩的游戏,所以他的目标人群就只能重点考虑那些理解力强、手速和反应迅速的重度男性游戏玩家,而《王者荣耀》由于定位于手机端,手机硬件和屏幕的限制很难让游戏的设定完全还原《英雄联盟》的游戏体验,所以它必然需要简化,既然需要简化,那么它的用户人群就一定会扩大,既然用户人群会扩大,并且用户人群都是腾讯的,那么玩家的男女比例就会接近1比1,玩家与玩家之间才能非常容易的出现社交因素,既然要出现社交的因素,那么游戏的上手难度就必然要进一步降低,直到能够让小白和女性用户入手,从而达到社交化的用户基数要求。类《英雄联盟》游戏的需求:居住证收集台湾居《英雄联盟》等MOBA类竞技游戏在电脑端已经统治了全世界,居住证收集台湾居这充分说明了用户对于此类电子竞技游戏的需求,MOBA类游戏竞技元素多,可玩性高,玩家投入度、用户粘性及忠诚度均较高,团队协作带来的高对抗性、成就感以及归属感能够增加用户粘性,便于后续及周边的持续营销,同时游戏的责任边界模糊,最终使玩家在玩此类游戏时获取的成就感数倍于其他游戏,而遭遇的挫败感又可以忽略不计。惠特妮·休斯顿唱歌的时候那种状态,民个人资实际是在跟观众、跟听众在交流。
听,料国台办听别人讲,料国台办在与别人聊天和交流中学习他的真知灼见,因为人与人的沟通时,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好为人师是每个人潜藏在内心的欲望。坤鹏论总结下来,大陆通过其实你只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就够了:大陆通过第一是自知自省,经常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想一想,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居住证收集台湾居而所谓的各种思维不过是在寻找更好的表现形式让总分总更容易理解和操作而已。关键一点,民个人资我是在电影《保镖》中学到的。
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领导者必须用清晰、明确的可教观点来教人。

写,一个方面是不管是听,还是读,都尽可能写下来,特别是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还要和自己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要善于在思想中写出来,也就是反思。殊不知,越是干货越是关系重大,它们不是人生哲理就是职场秘籍,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干货带进深深大沟里面。更多好处请关注坤鹏论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要不然,直接学习个创业900句,大家都能创业成功了,还会出现创业九死一生,90%都将倒下的现实吗? 而且,很多理论、经验、知识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比如:咱们一说房价就捯饬日本和美国,但是当年的日本、美国和现在的中国的情况能一样吗?再比如坤鹏论曾在《传统与马云假货之争的反思考无山寨假货该如何崛起?》之前说的假货问题,你非拿现在中国情况和现在的欧洲日本和美国比,有可比性吗?要比也得站在同一标准和起跑线上比吧?要知道日本和德国经济大发展的时候可都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假冒伪劣之国。
第三掌握总会总的方法论,不管是金字塔思维,还是思维导图,还是六顶思考帽,还是头脑风暴,其实都是总分总的具体形式体现,第一个“总”是问题的关键,“分”是把和问题关键相关的所有分支尽量穷举出来,接下来的“总”是把前“分”得出来的信息总结分类整理,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今天我讲的,都是分享的观点、看法,最近的思考,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很自信,因为这是经过我的大脑思考过,跟大家分享,把这些东西跟大家交流。说,除了和别人沟通交流,还有一个就是讲出来,小范围讲,更要争取在大众面前讲,中国最牛逼的演说家——马云曾说过:有人说,你的口才很好,演讲不错,是怎么学会的?我跟大家分享,其实我并不觉得我口才很好,我讲话,几乎没有形容词。另外,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成功人士九种独特思维方式、成功者的12个逆向思维、成功人士一辈子都在用的第一原理思维等,还有著书立说的金字塔思维、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等,这些让我等屌丝眼花缭乱,迷了眼。
但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都不会是干货,而是湿货,都会有其诸多条件的。这至少可以带来三个好处:创造可教的观点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让他们从日常运作中抽身而出,进行反省,更好地理解自己隐藏的假设,更好地理解组织,理解一般意义上的商业。

百事集团前CEO罗杰·恩里克说,一个可教的观点抵得上50点智商。他认为,“可教”是领导力的关键要素,伟大的领导者不仅有观点,不仅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而且还要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
可教的观点能够加快领导者培养人的过程。可教的观点能够确保信息在组织上下统一传递,让上下层级的领导人讲述同样的故事,让每个人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遵循共同的价值观,推进组织的学习和变革。著名的领导力大师诺尔·蒂奇把讲出来教别人称之为领导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可教。所以做汽车相关的事业,就得抓住核心,管它是汽油还是电动,必须要紧抓汽车的发明就是为了让人类拥有更快的速度,速度是其本质。可能是我当过老师,其实当老师的人很多,但是能讲、会讲的,真不多。 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如何如何与美国有差距,其实研究比较下来,两国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教育中的习和用,中国的教育更重视知识的纸面考核,美国的教育更倾向于知识的实践应用。
另外,碎片化学习还催生了另外两种流行的学习模式,一是跨界王式学习,比如:文科生敢于充当理工科专家,大谈人工智能的技术实现,以跨界为荣,嘲笑学术界的保守。二是成功鸡汤式学习,常见于各种成功学课程,并且被众多企业家追捧。
确实,互联网让知识来得那么容易,知之为知之很方便,很多人都以为知之等于学会,知之越多,学会越多,于是碎片化学习大行其道。其实,这些所谓的各种思维和理论,其本质和原理都差不多,万变不离其宗,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区别。
所以,坤鹏论建议你从今天开始改变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坤鹏论自己比较推崇的就是:听、说、读、写这四个字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没有之一,其实它一样通用于学习各类知识。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
欢迎各路板砖砸过来!说实话,学习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很难用自己的过往去分辨干货,特别再是令人崇拜的大咖喷出来的,更是五体投地地接受了。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干货大多以名言警句式的形式出现,将众多需要系统学习的理论和知识抽丝剥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留下结论
百度以及百度们的套路,你真看懂了?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了,这个大家都知道。不错,百度这次又是来刷存在感的,这是第一层套路。
所以,要说百度不是“套路王”,你能信?晓枫说,游走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新浪创事记、虎嗅、百度百家、砍柴网、搜狐、艾瑞、品途等专栏作者,联系请加个人微信angaoeng。不过,这其实是个很搞笑的事情。
公关公司和部分企业PR之所以受冲击,是和笔者刚提到的第一类群体可能被筛选掉紧密相关的,问题是——即便以新闻源收录为考核指标,有点经验和追求的公司都会对收录站点有要求吧,比如,要求新浪、网易、凤凰这样的门户,以及类似环球网、中国新闻网、和讯这样的主流媒体,再不济也得要求品途、百度百家这样的吧!难不成收录要求会低到什么建站厅、大名网这样土的不行、根本没听说过的网站?如果真是这样的,那我只能说,活该受影响……第三类,时效性差的传统媒体,这类媒体已经被唱衰了好几年了。对于广大站长(部分资质够进VIP俱乐部的自媒体也算)来说,这几乎是一个被设定好的必选题——要么交钱跟着我玩,要么出局。
document.writeln('关注创业、电商、站长,扫描A5创业网微信二维码,定期抽大奖。最近的很多报道都指出了公关公司和部分企业PR,可能是受百度取消新闻源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这和他们的考核方式直接相关。我突然有种感觉,现在风生水起的这些客户端,为了抢夺地盘下血本扶持自媒体,等养肥了,保不准也可能会收费吧,毕竟——推荐是流量的保证,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悲剧的是,百度还是不受新媒体人待见,只能眼看着今日头条、UC订阅号等新媒体平台呼啸前进,差距愈来愈大,流量越分越散。
百度取消新闻源制度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你粘贴我几句,我copy你几句,估计连你旁边的猫都看烦了吧。而进入VIP之后享受的特权如图所示,从认证站点到VIP1,再到未开放的VIP2、VIP3,可谓层级分明,权益也是随层级倍增倍差的。
取消新闻源真意味着什么?你还是被套路了接下来换个维度说说。换个问法,新媒体时代,什么最重要?流量吗?粉丝吗?分发平台吗?内容生产能力吗?这些似乎都很重要,但要说最重要的——我认为其实是注意力,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太冗余太碎片了,对注意力的争夺才是关键。
事实上,头条号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号外是个比较明显的例证,不明显的另一个事实是——假如你头条上的某篇文章突破了80万阅读,接下来1、2天内发的内容都会受到推荐限制,本人亲测多次,流量达到这个水平的自媒体人应该也不难发现这个“小秘密”。我们来聊点不一样的,说点“真话”。
广告合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